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纪实 | 2023年全国德语教师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欢迎关注 浙大德国学研究所 2023-12-16

2023


Deutschlehrerfortbildung 2023

Integration und Innovation:

hochwertige Entwicklung der Didaktik und Methodik DaF

全国德语教师发展研讨会

顺利举行


3月3日至3月5日,2023年全国德语教师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支持,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70余位嘉宾及教师参会。

此次研讨会共设置专家讲座、工作坊、朋辈分享、项目展示及咨询拓展五个研讨板块。参会代表们围绕“新时代的德语教育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创新”和“如何对德语教学创新实践进行研究”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探讨。


点击查看 开幕式及首日活动回顾



工 作 坊

基于多元数据融合分析的

外语数字化学习创新研究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翟雪松 特聘研究员

翟雪松研究员就“基于多元数据融合分析的外语数字化学习创新研究”作了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单模态数据、多个单模态数据以及多模态数据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还邀请在场老师体验眼动实验,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和脑电协同的方法获取、分析学习者的数据。


眼动实验体验现场

在报告中,翟雪松研究员也对外语教育教学研究提出指导,建议在时事新闻中寻找能够与外语研究相联系的创新点,如关注外语教学的数字化发展,并与不同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的研究创新可以从小点切入,深入研究,以达到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目的。


工 作 坊

语言教学的微项目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董艳 教授

在第一日的报告中,董艳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式学习。为让参会教师更好地体会该教学法的特点与优势,董艳教授在工作坊中鼓励参会教师跨校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工作坊任务,并进行项目展示。

有讨论组提出,每节课应留足时间供学生反思今日所学,教师从旁协助指导,最终形成电子档案;也有教师关注到学习全过程,认为应将学习与获得感紧密挂钩,并联合第二课堂,引入演讲、配音等活动,丰富课堂形式。



主 题 报 告

新文科、课程思政、核心素养 

——德语教学如何回应?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李媛 教授

李媛教授以当下热议的ChatGPT为导入,带来题为《新文科、课程思政、核心素养——德语教学如何回应?》的主题报告。核心素养开启了教育改革3.0时代,当前可以从专业、课程、教材和技术四个方面对这一转变作出回应。

李媛教授以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和学术活动为例,探讨了创设真实情境、将教学内容项目化的重要性;以“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德语演讲教程》为例,指出外语教材中需要融入创新思维和中国意识。此外,也建议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学生进行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主题报告现场



资 讯 拓 展

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教材介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部主任副编审

安宇光

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推出的重要产品之一,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促进中外交流,增进文明互鉴。安宇光主任对德语系列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过程进行了阐述,对为教师介绍了电子教材、教学课件、虚拟教研室和名师讲堂等教学资源。


资 讯 拓 展

外教社德语教学资源出版新动向2022-2023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多语种事业部策划编

陈懋

陈懋编辑对2022-2023年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德语教学资源出版新动向作了全面介绍,其中包括“学习教德语”丛书(DLL)、现代德语学习词典(双解版)、歌德全集(汉译本),以及中学和高校德语专业教材、国内外考试用书等。


朋 辈 分 享

德语教学创新实践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永强 副教授

刘永强 副教授

刘永强副教授从课程思政、数字人文和元宇宙三个方面分享了“德语文学课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他一方面以文学名著《浮士德》为例,简述了德语文学课中的课程思政融入与创新,另一方面结合当下热议的人工智能,讨论数字人文之于新文科的意义,并讨论了元宇宙概念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提出元宇宙教学在文学教育中的可能性。

林方 副教授

林方副教授分享了她参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体会与经验,并以 “丝绸之路”主题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主题式教学、以教学目的为导向的五星教学模组。她认为,青教赛不仅符合新时代学生培养的要求,也是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过程,而且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动教师职业生涯和个人素质发展。

浙江科技学院

林方 副教授

吉林外国语大学

陈洋洋 副教授

陈洋洋 副教授

陈洋洋副教授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介绍了其基于SPOC的基础德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

在他的教学模式中,线上线下教学形成闭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并实现了学生产出数字化。最后他对混合式教学中线上学习效果和线下教学效率作出反思,并对混合式教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圆 桌 论 坛

德语教学创新之我见

朋辈分享环节过后,浙江外国语学院章吟副教授邀请刘永强副教授、林方副教授、陈洋洋副教授参与圆桌论坛讨论。

嘉宾们首先就教学竞赛与日常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陈洋洋副教授认为观摩教学竞赛有助于教师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身的不足;林方副教授再次强调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赛相长的观点;刘永强副教授则提出老师在课堂中应当改变对学生自上而下的姿态,调整心态,与学生以平和的真心相处。

同济大学黄克琴教授、南京大学孔德明教授等资深德语教授也加入了讨论,指出当下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开展教学竞赛能够促使教师重视教学能力发展,而教学竞赛是上课内容的精华,反之教学竞赛也应当融入、反哺课堂实践。


浙江外国语学院

章吟 副教授(右)

随后嘉宾们就ChatGPT是否应该运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与其提防学生使用人工智能,不如将其融入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为老师减负,也能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增负”,但人文学者的人文关怀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当然,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也应对其保持批判态度,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分歧和技术歧视等问题,这也再次体现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主 题 报 告

专业四级考试与德语教学创新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

孔德明 教授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心负责人孔德明教授对该项考试的缘起与发展进行了介绍,生动展现了中国德语人严谨、开放、包容的精神与态度,以及对德语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初心与使命。

孔德明教授还就近些年的PGG考试情况与参会教师进行了交流,并围绕测试评价、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主题提供了方法与选题指导。

提问交流现场


从构思到实践

——项目展示与讨论

项目指导:刘齐生教授、黄克琴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刘齐生 教授


同济大学德语系

黄克琴 教授


项目展示人:参会学员


吉林外国语大学

教师团队

吉林外国语大学教师团队介绍了地球村语言综合实验项目,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该校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得到了指导教师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合肥学院教师团队

汇报人指出远离目的语国家、疫情、经济等原因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德语学习者缺少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进而凸显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该项目组提出基于PBL设计的教学方案,线上线下创设情境,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力求串联起各个教学环节。

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大学教师团队

当我们讨论工业4.0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汇报人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开展工程师德语课程,把词汇作为教学重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西南交通大学、深圳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教师团队

该项目组由多校教师联合组成,从日常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深入讨论了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性,提出了对抗教学熵增的多元方式。


闭 幕 式


李媛 教授

在大会闭幕式上,与会嘉宾为全体参会教师颁发研修证书,为大会志愿者颁发志愿者证书。

在闭幕词中,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李媛教授提出“使命”“传承”“合作”三个关键词,指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法是德语人的使命更是责任。


 证书颁发现场(滑动查看更多) 


结 语

当前,德语学科教育教学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学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亟需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在跨学科对话中实现创新。

2023年全国德语教师发展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对新时代德语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理解,促进相互交流,为德语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中国德语教育教学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

2023年3月8日






文案|岑晓丝、步静怡、杜娟

审校 | 练斐

图片|王翼飞、张馨文、杜娟

排版|谭炯炯、杜娟、郑艳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